拿起相机拍父母,才知亏欠他们的不止是陪伴 | 还乡故事
编者按
摄影师杨帆的父母出生在五十年代。他们那一代人,一生经历了大时代变革的无数波荡,也付出了很多代价,等到社会转型成功,却已头发花白。在原本该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时,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又不得不承担起给儿女照顾孩子的日常。当摄影师拿起相机开始拍摄父母的点滴时,才知道亏欠他们的何止是陪伴。本文为“还乡故事”第四篇,由谷雨&腾讯图片联合出品。
写给爸妈的家书
摄影、撰文:杨帆
我的家乡在云南文山,距离昆明335公里。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的云南人,老爸却有着云南人的朴实和幽默。2013年2月8日,农历大年三十前一天,我终于赶回了家。老爸早早准备好了我最喜欢吃的酸汤鸡:“你看你,到底跑了多少地方,怎么那么瘦?!回来这几天老爸给你做点好吃的,吃胖点!”
2013年6月,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严重的急性肺炎使得老爸病倒住院,我请假从昆明赶回老家看望他。几天的时间,陪着老爸做检查打点滴,一直问他为什么那么害怕医院和检查?他只是说是心态不好。拍下照片的第二天,我要离家返回昆明,他才笑笑说:“儿子,我是因为舍不得你。”
老爸的身体在老妈的照料下一天天恢复起来,2014年十一长假,我回家和他们一起过着简单又闲适的假期,两人的身体都消瘦许多。假期结束回昆明时,在长途客运站,老妈突然出现在大巴旁,可她明知道透过深色的大巴玻璃根本看不到我。
2015年春节前一天,我开车回到家,身体恢复不错的老爸还是露出招牌的笑容:“今年回来的有点早,你看老爸都还没准备好你最喜欢吃的酸汤鸡呢!”
2015年农历新年钟声刚刚敲响,家乡小城的上空还四处弥漫着爆竹的火药味,按照老家的习惯,我陪着爸妈一起去寺庙里烧香祈福。看着这两个熟悉的背影,我难以想象,在我高举着梦想四处奔波时,他们是怎样一天天携手而行,在一年的日常琐碎中期待着儿子回来的短暂相聚。
家中的亲戚里,只有我和表妹在外打拼。2015年结束短暂的春节假期,爸妈和叔叔阿姨(右一、右二)一起来送行。汽车发动时,虽然没了2014年妈妈送我离开家时的心酸,但老妈还是没绷住自己的眼泪。
我2010年参加工作,心高气傲,希望实现摄影理想,买房、啃老、还贷对我来说从来未想过。直到爸妈第一次来到我那个不足十平方的出租屋,说起对我内疚时的自责,理想仿佛都成了狗屁,我也终于妥协。2013年1月,老爸老妈从老家来到昆明,这一次,他们要为儿买房。
“小伙子,你不用满嘴跑火车,所有的这些装修品牌阿姨都是懂的……”2013年1月,白天和父母一起看各个离我单位近的楼盘时,经过了几次搬家装修的老爸老妈把很多售楼顾问都问得一愣一愣的。那时我才明白,家里几次搬家我缺席的不止是人,还有细心和关爱。
2015年中秋节前,我搬进了在昆明的新家,也终于把父母接到这个异乡的城市团聚。这一年的十一,我带着父母一起自驾旅行,在昆明滇池边上,看着父母的背影,我才知道这次旅行的意义。世界那么大,不管多远,趁你们还未老,我都要带你们去看看。
三十年前,老爸老妈刚结婚,当时他们来昆明旅行,原本打算拍一张大大的婚纱照放家里,但因为照相馆都是胶片摄影,拍完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可以取照片。2015年10月,身为摄影师的我为他们完成了这迟到了三十年的浪漫。
2016年春节,老爸老妈说:“家有烟火才是家,今年我们陪你在昆明过。”从老家出发前,爸妈准备的东西小到筷子,大到铺笼帐盖,把车的后备箱、后排座位都塞的满满当当,我哭笑不得地问:“塞成这样,你们不去跟我过年啦?”
即便已经准备了整车的年货,老爸老妈还是盘算着我在昆明的新家少了太多东西。在过年前一天,他们又到超市买了许多厨房用具,老爸拍拍我的肩膀说:“儿子,生活的点滴就是从厨房开始的。”
当我和老妈一起给昆明的新家贴上春联时,我才知道,他们在哪儿,我的归处就在哪儿,所谓“家”的思念,其实就是儿女和父母最深的羁绊。
大年初一,遵照老家的习俗,我带着爸妈一起到寺庙烧香给新年祈福。猴年是老爸的本命年,这一年老爸60岁:“只要你好,我们俩就好了。”
昆明海埂大坝上,老爸老妈给海鸥喂食。那天的风很大,海鸥逆风在空中停滞,时间仿佛过的很慢,却转眼就把老爸老妈带到了60岁的档口。
白发早已爬上他们的两鬓,可今年,我才真正感受到,老爸真的老了,而我们彼此的记忆似乎都还停留在十年前,那年离家到昆明上大学,老爸与我把酒畅饮的家宴上。
夕阳照在老爸老妈的背上,我越发觉得,小时候那个担起宽阔的背脊,现在是该交给我了。
我拉着老妈走下山坡时,那双印象中柔软温暖的双手,已经变得粗糙和纤细,老妈却说:“儿子你的手掌太嫩了。”
老爸老妈,异乡的春节,原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孤独和彷徨,因为爸妈在哪儿,我的根就在哪儿。时间无法倒带,但我庆幸余生还不算太晚。我不想再说明天,我希望就在此时此刻,给爸妈所有能给的陪伴,如同这三十年来,他们给予我的一切。
家书
亲爱的老爸老妈:
离家十年,今年春节,一家人终于在儿子工作的这个城市团聚。
说实话,不知何时开始,我和你们变得熟悉而又陌生。离开时,我总是想念和不舍,可团聚了,又觉得妈妈在耳旁的唠叨总听不完。
“儿子,十一快到了,啥时候回来阿?”
“妈,生活不止眼前苟且,还有诗与远方。今年我要去旅行,找属于自己的内心。”
“一天到晚出差,还看不够阿?那你注意安全,钱不够就跟我们说。”
你们总是这样。
每天节俭而容易满足,平日里舍不得花钱,可我的一句话,都会倾其所有大动干戈。
你们总是这样。
老爸前年一年身体不好,老妈照顾一年,打电话时还总是说没事,让我出门在外吃好穿暖。
你们总是这样。
辛苦了大半辈子,你们现在的生活平淡,而又蕴藏着属于自己的情趣。
你们总是这样。
老爸自学会了弹吉他,老妈学会了发微信小视频,开始用现代的社交工具跟我分享乐趣。
你们总是这样……
我不希望你们总是这样,忘了自己,总想着为我和我的未来而活着。你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“本来生活”,这是时代和我们八零后一代亏欠你们的陪伴。
2011年,我出国独自旅行。可是后来才明白,每一次的“诗和远方”里,还应该有你们的位置。去年的十一,我带着你们一起自驾旅行。那天在滇池边上,看着你们的背影,我突然感觉风浪从未如此温柔,也才知道那次旅行的意义。
每年春节,回家对于我都是充满期待和恐惧的事情。
团聚意味着相互之间的陪伴和安慰,而恐惧则是来自亲戚友人和与年龄相对应的“家庭责任”。你们总站在我这边,说男儿志在四方,不着急。
4年前,心高气傲的我一心北上实现摄影理想。你们在我那个不足十平方的出租屋里,说起对儿子的内疚时的自责,理想仿佛都成了狗屁,我们终于达成妥协。
猴年的鞭炮声响彻昆明时,老爸正在厨房准备着丰盛的年饭。这一年,我们一家人在异乡渡过新春。
当我和老妈一起给昆明的新家贴上春联时,我才知道,你们在哪儿,我的归处就在哪儿,所谓“家”的思念,其实就是儿女和父母最深的羁绊,扯不烂也剪不断。
猴年正月只有二十九,而这一年我的人生将至三十。
而立之年,原本预感的所有惶恐和压力都在如约而至,可这一次,我却倍感恩谢和平静。
老爸老妈,原谅我对你们的“谎言”,我不能在该结婚的年龄结婚,并不是只顾着梦想和事业,而是命运给我的安排会晚些。你们没说,但,我都明白。
老爸老妈,你们出生在五十年代,一生经历了大时代变革的无数波荡,几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等到社会转型成功,却已头发花白。
时间无法倒带,但我庆幸余生还不算太晚。我不想再说明天,我希望就在此时此刻,给你们所有能给的陪伴,如同这三十年来,你们给予我的一切。
儿子
2016年2月15日
关于杨帆
1986年出生于云南文山,现居昆明。纪实摄影师、广告片导演。《都市时报》资深摄影记者。从事摄影报道7年,擅长纪实摄影专题策划拍摄,广告片策划制作。